首页|傲世皇朝|注册登录平台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登录平台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十二年了我为这款交换机拼过命!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03-20 01:10    文字:【】【】【
       

  十二年了我为这款交换机拼过命!。在toB圈里,没有一款产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生命周期超过十年的产品,更是屈指可数。

  新华三S12500数据中心交换机,涤荡数通12年,很多人为它“拼过命”。

  研发为它写下代码,网工为它敲下命令,售前把它画进拓扑,交付把它抬上机架,销售卖过它,客户爱过它,友商恨过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S12500交换机的发展史,一起回忆那些“燃烧”的岁月——

  2008年,大多数网络从业者,目光还聚焦在园区网、广域网,殊不知,一个全新的市场,正在悄悄兴起。

  彼时,数据中心网络通常被称为后端网络,长期被FC和IB两大门派把持,以太网被冠以“不可靠”的标签,在这个领域深受排挤,只能喝点汤。

  就连如今的数据中心“网红”Arista,2008年还在主攻华尔街的高频交易市场。

  可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架构、存储架构、网络架构,全都暗流涌动,酝酿变革,领导厂商也开始探索以太网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这是国内第一款面向数据中心领域的核心交换机。放到现在看,初代S12500的很多设计,仍然颇具先进性,被很多后来者追随和沿用。

  客观讲,CLOS架构的交换机矩阵奠定了大容量机框式交换机的基础,与沿用多年的CrossBar架构相比,就相当于立交桥pk十字路口。

  后来在数据中心流行的「spine+leaf」组网,就是沿用了CLOS架构的思路。

  传统以太网交换机大多采用包交换,在面对单一大流量业务时,容易造成拥塞,ATM是信元交换的代表,高端路由器也会采用。

  关于这三大特点,不需要过多解释,不管当时我们觉得有多颠覆或多疑惑,后来都成为了高端网络产品设计的事实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这些突破性的设计,也让初代S12500一出场,就技惊四座,拥有当时业界最高的性能表现,单槽位80G吞吐量,并且通过了Network Test的测试。

  S12500上市后,很快成了客户选型的标杆,不光数据中心会作为首选,连很多园区网的核心交换机,也都把招标标准调高到这个Level。

  那时,我还奋战在网络前线,跟客户在交流核心交换机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你们有华三12500那种档次的交换机吗?

  2012年,SDN技术兴起。此时,云计算在中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需求旺盛,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扁平化、大二层”被热炒。

  新华三第二代S12500也随之应景推出,这一代被命名为S12500-X,最大的特色,就是对SDN网络的支持。

  S12500-X提供了VXLAN/EVPN的能力,推动数据中心向Overlay转型,继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之后,网络也虚拟化了。

  现在回头再看看,无论Trill还是NVGRE都成为昨日黄花,唯独VXLAN成为了构建数据中心大二层网络的基石,S12500-X的技术路线选择,非常正确。

  S12500-X在性能上,也做了巨大提升,单槽位达到了1.4个T,是初代S12500的近20倍。

  又过了两年,来到2014年,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产业开始高速发展,对DC交换机端口密度和速率提出了更大挑战。

  业界几乎所有的网络厂商都入坑了DC交换机市场,很多厂商的旗舰产品都进行了推倒式设计。

  而此时,新华三S12500家族再次老树发新芽,发布了业界第一款无背板交换机:S12500X-AF。

  这种无背板的正交设计,让整机性能与机箱完全解耦,通过升级线卡和网板,性能就可以持续平滑升级,不必推倒重来。

  设计这款交换机的时候,主流的100G接口还是CFP2,尺寸偏大,功耗也高,新华三认为这种接口无法满足未来高密需求,产品的规划必须要求前瞻性。

  根据多年的技术经验,新华三判断QSFP28将成为下一代100G主流接口,于是,进行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计。

  新华三的研发团队在设计中发现,虽然QSFP28尺寸很小,但在1U的线个,从密度上看,还差点意思,如何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呢?

  新华三的这个做法,开了业界的先河,也奠定了S12500X-AF成为业界最高性能的100G交换机的前提。

  后来这种设计,被业内厂商竞相效仿,时至今日,主流厂商的旗舰交换机,有很多依然没有达到这种性能和密度。

  同时,在这一代S12500X-AF交换机上,所有的线卡,都采用了金属屏蔽罩全包裹。

  这种设计解决了超大规模高速信号系统信号完整性和电子兼容性的挑战,而且实现了交换机内部各自系统独立散热通道。

  2017年,S12500X-AF经过了业界最高性能768个100G端口的线速测试,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2018年,400G以太网方兴未艾,新华三也与时俱进,第四代S12500,来了,这就是S12500R。

  这一代的S12500有两个最大的特点:①全面支持400G平台;②变身融合路由器。

  先来看新华三在400G时代的领跑能力:S12500R单槽位支持最大48×400G端口转发能力,到底猛不猛,不看参数看实测。

  说到“盛况”,是因为这次测试采用了Full Mesh组网模型,这是业界最大规模的400G测试。

  对网络设备进行性能测试,通常有两种连接模式,一种是蛇形连接测试,一种是Full Mesh连接测试。

  蛇形测试顾名思义,就像下面这样,被测设备端口两两自环,测试仪从一个接口打进去,流量就像蛇一样,从接口和背板间依次“钻进钻出”,进行多次转发。

  不管测试了多少个端口,真正连接测试仪的,只有两个端口,这种方式适合初级跨板性能测试,简单验证背板转发功能,无法模拟拥塞业务流,对时延的测试也不准确。

  即便1000个400G端口做蛇形测试,整机接收的压力也只有800G(400G×2)。

  而Full Mesh测试则完全不同,所有端口都要联接测试仪,这相当于模拟真实的业务流量场景,比如“多打一”,考验设备应对突发流量能力。

  如果采用2块36端口400G的板卡测试,此时设备承受的流量压力高达28.8Tbps。

  业界大部分交换机做测试,都喜欢用蛇形,省测试仪、省成本,也能跑个好分数。但新华三S12500R敢于挑战极端的FullMesh测试环境,也创造了性能的新巅峰。

  说到S12500R的第二个大特色,从这个「R」字就能看出一点端倪,这不只是一台数据中心交换机,更是一台Router,新华三把它定义为「融合交换路由器」。

  S12500不仅要在数据中心占据“C位”,还要“染指”运营商承载网/广域网市场。

  其实,这也不奇怪,初代S12500就采用了高端路由器的信元交换架构,而400G也会成为5G时代运营商承载网的标配,S12500R恰恰是当下400G平台中的佼佼者。

  同时,在承载网技术中,SRv6技术受到热捧,S12500R支持10层SRv6标签嵌套下的400G全端口限速,满足运营商对业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从2008年代广域网、园区网分庭抗礼,到2010年代广域、园区、数据中心三足鼎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进入2020年代,网络已经不再有那么明确的边界,数字化企业的业务无处不在,广域网、园区网、数据中心网络,正在逐步走向融合。

  新华三敏锐地看到了这个融合趋势,继「融合交换路由器」之后,又进一步推出「园数融合交换机」S12500G系列——

  S12500G在数据中心特性的基础上,又侧重融合了园区网对无线、SDN、安全等功能的需求,能上厅堂(DataCenter),能下厨房(Campus~)

  融合,不仅仅是网络形态的融合,更是业务的融合,网络需要更“懂”业务,让CT和IT融合起来。

  这是一块融合了黑科技的“聪明卡”,可以提供高达123TFLOPS的算力,新华三将原来需要4U设备才能提供的能力,浓缩到一块单板之上。

  SeerBlade内置了新华三与中科大联合开发的AI算法,这是国内第一套面向网络的专属AI算法,覆盖数据中心、园区和广域场景,未来还可以扩展IoT和边缘计算能力。

  这样,SeerBlade成了当前业界最全面的AI网络智能模块,可以做到200Gpbs的线速DPI处理,可以同时执行1000+种模型训练,以满足复杂网络对AI的需求。

  核心插一块SeerBlade,整网变智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CT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IT,优势互补,无缝融合了。

  如今,我们站在2020年,再去回顾S12500的发展史,初代S12500诞生的时候,10G/40G才刚刚开始规模化应用,数据中心网络犹抱琵琶半遮面,云计算还是襁褓中的婴儿。

  12年过去,400G已经成为下一代以太网的事实标准,云计算井喷,业界多少数据中心的旗舰产品“城头变幻大王旗”,立了又破、破了又立。

  唯有新华三S12500,如同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引领数据中心网络一代代变革。

相关推荐
  • 什么是特征库?华为防火墙都支持哪些特征库?
  • 十二年了我为这款交换机拼过命!
  • hcia云计算认证是什么?hcia认证数通好考吗?
  • 电话交换机安装图解电话交换机接线图程控接线图
  • 先进数通:代理销售昇腾服务器相关业务在公司占比较小
  • 数通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
  • HCIP-Datacom RS(华为认证数通高级工程师)
  • 交换机端口模式详解:Access、Hybrid、Trunk
  • TL-FC311A-60
  • 精连光纤收发器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