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从组播源到接收者传输路径上的所有设备组播基本配置是否正确,目前常用的域内组播技术为PIM
--》组播配置之前要求整个PIM域内单播路由已经部署完毕,各节点都路由可达。
是否在需要接受或转发组播的接口上都开启了PIM-DM和IGMP(默认开启组播路由的同时开启IGMP),特别是组播源以及用户端的SVI接口;
是否在需要接受或转发组播的接口上都开启了PIM-SM和IGMP(默认开启组播路由的同时开启IGMP);
IGMP Profile中只有在这批组播地址范围内的数据流,才可以是跨VLAN转发,对于不在此范围内的组播流【交换机】组播点播失败(通用故障)类故障的排查思路及信息收集,将不能被转发;默认情况下所有的组范围都不在SVGL的应用范围,所有的组播流将被丢弃
检查路由口是否静态配置或自动学习并开启了源端口/源IP检查(故障排查时可将源端口检查高级功能取消,防止相关高级安全功能干扰故障排查)
检查用户端口是否开启IGMP Snooping Fliter功能,可在故障排查时先取消。
在应用的层面查看组播源、组播接收端是否工作正常,可以考虑采用捉包的方式进行确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组播源服务器部署错误、组播客户端参数设置错误等问题,可以在此步骤中进行排除或使用替换法解决;
同时对组播源的捉包有助于了解组播报文的特性,例如是否存在分片、组播报文大小、源目标IP,端口等、TTL等,通常了解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故障排查也是非常有用的。
c.步骤3查看源途(从组播源到组播目标)设备是否有建立正确的组播路由表项
重点关注1.表项是否建立 2. 入接口是否符合预期 3. 是否有转发接口
PIM存在2棵树,一个SPT为组播源到RP的路径,一棵树为RPT为组播目标到RP的树。
RPT树上节点的多播路由表和SPT上节点的多播路由表有所差别。由于RPT是可以许多源共享的一棵树,所以其协议路由表项为(*,G)模式(内部包含RP信息)。RP到源之间的SPT上的节点路由表项是(S,G)模式。RP上则同时有(*,G)[RPFnexthop为0.0.0.0]和(S,G)的表项。
(S, 傲世皇朝,G,rpt)用来表示 是否需要从rpt接收,当rpt的入口和 spt的入口不一样的时候,进行spt切换会用到。
IGMP Snooping可以从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二层网络中的扩散,当不使用IGMP Snooping功能时,组播被当做广播在VLAN内进行转发,当使用IGMP Snooping时,则只有有点播需求的用户端口才会收到相应的数据。如果不配置SNP功能组播正常,使用SNP后组播故障,则需重点排查SNP表项生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