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京娱乐-挂机。自动驾驶车辆来接机,成为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开启“未来之旅”第一印象。由河南宇通打造的自动驾驶小巴“小宇”,也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智慧交通未来社区项目”的重要成员。
其实,以自动驾驶车辆为代表的无人设备,并非首次亮相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场,只是与此前相比,此次无人设备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开放道路上行驶,穿越信号不佳的海底隧道;无人清扫车则可以承担道路清扫、环境消杀工作;无人售卖车则已经能“走街串巷”售卖产品。
不只是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场,这两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无人化的智能应用正在更多场景落地。上海此轮疫情末端配送场景,几乎成为各家公司自动驾驶、无人配送展示的角逐场。
无人设备快速进击商业化,源于人们对出行、配送需求增加与配套运力短缺的矛盾。2021年我国即时零售订单规模已达到300亿单,且需求依然在增长,但运力端却面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因此,各种无人设备就成为未来填补运力缺口的解决方案。
无人化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储备已经逐步成熟,持续的宣传也让人们对无人设备的接受度提高,但无人设备想要大规模应用,仍然受限于安全、成本、效率等问题。
以无人车的成本为例,由于其必需的传感器、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的价格较高,目前国内无人车整车成本依然在20万元以上,想要将成本控制在较为理想的10万元以下,至少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
而更大的阻碍在于无人设备的大量使用让许多人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前几年在讨论自动驾驶技术的时候,司机失业的担忧就被多次提及。然而,在共同富裕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目前,中国现在人均GDP约1万美元,已经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要进一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我们需要通过收入倍增计划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具体举措,来提升服务性劳动的价值。
当包括司机、外卖、快递小哥在内的国民收入以及劳动保障明显提升后,无人设备可能才会更快的商业化。那时候,我们对无人设备的需求不只是如何降低成本,还要关注其服务的舒适度、安全稳定性等,同时人们的工作可以转移到为无人设备提供测试、故障维护等行业。